60秒强效美白、强效美白1天显著美白、别被7天牙齿显著变白……面对美白牙膏企业一连串精准的广告“数字承诺”,消费者怎能不着迷?貌似理性的忽悠广告宣传背后,却是强效美白功效临床评价报告和实验室评价报告的内容“模糊”,甚至“欠缺”。别被(据6月16日中国消费网报道)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广告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的忽悠规定进行管理,化妆品的强效美白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电商平台上,别被美白牙膏厂家的广告“数字承诺”依据却是语焉不详或者难觅踪迹,消费者当然有理由质疑广告的忽悠真实性。同时,强效美白精准的别被数字“60秒”“1天”“7天”与需感官确认的“美白”“变白”等概念之间,形成了难以支持消费者维权主张的广告逻辑关联,给消费者权益救济造成了一定障碍。
《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对于互联网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提出了明确法律要求——证明广告内容的文件应当真实有效。如果缺失功效评价报告,牙膏广告却故意强调美白功效,误导欺骗消费者下单购买,无论当下如何“得意”,都难逃监管部门的处罚,并终将被消费者唾弃。笔者奉劝部分美白牙膏厂家,重吆喝,更要重实效,要明白如果吆喝方式不“美”,即使宣传语言再“白”,其结果也必将是“白美”一场。
浏览各大电商平台,牙膏的辅助功能宣传常常浓墨重彩,但其最基本的清洁功能却往往被忽视。即便有些厂家对于短时间美白牙齿进行刻意宣传,但稍加考虑,便会明白这样宣传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上,日化行业存在的虚假宣传乱象早已成为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领域:过度处理牙膏美白效果画面,被罚603万元;香皂标称能够“去除99%细菌”,被罚20万元;塑颜霜宣称“促进伤口好转”“去皱纹”,被罚40万元……无论是国内厂家还是国外大牌,都应遵法守法、合规宣传,正确引导合理消费,不可瞎忽悠。
牙膏美白效果的数字承诺很容易打动消费者,再经过广告形象的示范、广告设计的强化,如洁白晶莹的牙齿、鹌鹑蛋的灰斑一刷就变白、牙齿前后阶段变化对比等,消费者更加容易掉进虚假广告营造的信息陷阱。面对令人怦然心动的的美白宣传,树立牙齿不是愈白愈好的科学观念,详细查阅牙膏产品评价报告,消费者的消费将会更理性,口腔也会更健康。
消费提质升级,需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尤其需要供给方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擦亮企业诚信品牌,让真诚成为企业产品最好的“功效”,让真实成为广告宣传永久的“生命线”(徐文智)
责任编辑:广东会出现“臭鳜鱼”大单品吗?_南方+_南方plus“哥姐们,来下单尝尝安徽黄山地道臭鳜鱼”“它闻起来臭,但是吃起来香呐”......臭鳜鱼作为徽菜代表之一,凭借独特的“臭味IP”风靡大江南北,并“游 ...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7日公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这些标准与公众日常消费的乳制品、肉制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食品添加剂等密切相关。 ...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3月15日,江苏省镇江市消费者协会在江苏大学设立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与实践基地,并举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揭牌仪式,通过高校与社会的深度对接,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创新发展。活动现场 ...
喊山祭茶,积庆里英德红茶开采!_南方+_南方plus春风染翠茶山醒,古韵新香共此时。3月21日,随着阵阵清脆锣声与茶人欢呼,英德积庆里红茶谷一年一度的春茶开采仪式正式拉开帷幕。积庆里古茶遗址前,青烟袅 ...
资料来源:“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王青 陈南辉 记者张文章)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前端治理效能,提升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应对能力,福建省厦门市消保委秘书处调研组近日前往海沧区市场监管局辖下基层市场监管所开展消保交流研讨 ...